霧霾天氣提前出現,禍根在于揚塵和尾氣 成都啟動大氣污染應急預案
四川省成都市連續6天被大范圍霧霾所籠罩,受其影響,大氣環境持續多日呈現由輕微污染到輕度污染,甚至一度逼近中度污染的發展趨勢。隨著大氣環境污染處置工作Ⅳ級應急預案的啟動,以及揚塵污染整治工作應急預案由Ⅳ級直接“升格”為Ⅱ級,中心城區平均空氣污染指數(A P I )至11日開始已有所下降。
成都市環保局局長王文斌介紹,受地理位置和氣象條件的限制,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靜風頻率高、降雨量少,大氣污染物稀釋、擴散尤其困難,是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最為特殊的季節。但在今年的11月份就提前出現這種長時間的霧霾現象,實屬近5年來罕見。
另據悉,從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8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的監測分析結果看,導致目前大氣環境輕度污染的“禍根”主要還是揚塵和機動車尾氣。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城區市政建設項目開工面大、監管不到位,是造成空氣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成都的大型市政建設項目開工較多,加之中心城區及周邊揚塵污染源增多,特別是部分工地揚塵監管不到位、運渣車管理薄弱,加重了城區大氣污染。與此同時,成都市機動車保有量已超過200萬輛,私家車擁有量每年以20%~30%的速度持續增長,致使中心城區大氣環境面臨巨大壓力。
針對當前嚴峻的環境形勢,成都市應急預案已從11月9日起,由Ⅳ級直接升格為Ⅱ級。按照規定,除了市揚塵辦大范圍開展揚塵突擊整治行動,要求所有開挖工地立即停工、所有移栽樹木施工暫停、運渣車停運以外,各相關部門也緊急行動起來,督促中心城區和二圈層區縣每8小時對轄區內所有工地、臨時渣土傾倒場、城區主街干道等重點地帶進行一次拉網式巡查;建設部門對在建工地實施24小時監控,每6小時對在建工地進行濕化處理、每兩小時對主要市政道路、橋梁維護工程施工現場進行灑水降塵;5城區及高新區分別對轄區重點區域內的街道、道路,每5小時實施一次沖洗除塵等等。
另外,市環保局已嚴格監控以嘉陵電廠為主的工業企業的廢氣排放,并組織城區環保局加大對違法使用燃煤經營戶的查處力度,防止三環路內燃煤污染反彈;市建委、市城管局、市房管局、市交委等部門正切實加強對建筑工地、市政工地、拆遷工地、閑置土地揚塵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管,嚴厲查處產生揚塵污染的工地,對運渣車實施全時段監控,嚴厲查處超載、冒載、灑漏行為,做好中心城區道路、出入主干道保潔和行道樹、公共綠地沖洗除塵工作,增加沖洗除塵頻次;市公安交管部門已將違反限時限行規定的高污染車輛作為常態執法對象,嚴格尾氣排放管理。